論鏡 1

Celestron Meade Vixen Takahashi Astrophysics
Sbig CCD ToUcam Coronado Filter Nikon Canon
<br> 目鏡 ED折射鏡 反射鏡 折反射鏡 太陽望遠鏡 鑢鏡 相機 鏡頭
主題已鎖定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論鏡 1

文章 Subaru » 週五 11 7月, 2003 23:50

我見有很多討論區都是圍繞著那一支鏡好唔好, 買唔買得過等. 相信大家都認為買什麼鏡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 因為大家都怕買錯, 所以我想在這裡分享嚇一點心得.

如果大家想買鏡, 我覺得第一樣要買的是一個10倍以下的雙筒鏡. 口徑由30mm到60mm都可以. 請先用它去觀測及熟習深空天體的位置, 它可幫助你日後在無星圖的情況下利用你的大鏡搵到d M objects. 我買的第一個雙筒是一個日昇的7x35. 它很輕便, 視場有10度! 相信是超廣角的關係, off axis performance不是太好, 但它已經幫我找到不少M objects. 和友人的雜牌10x50比較, 用10x50看M objects更正, 但7x35的輕便情度在你要帶很多儀器的情況下又真係有幫助. 和別人的Nikon 7 x50 雙筒比較, sharpness 和 contrast 都完全無得fight! 以前的Pentax試過, 但它金色的coating總是令到colour balance有d怪, 在三年前借用過一個新model的Pentax 7x50, 已經無了這個問題, 質素真係幾好.

如果有budget我會建議買大廠的如Nikon, Pentax, Minolta等, 我看過這些都不錯. 如果budget有限, Celestron的10x50及10x60幾底. 10x60真是很吸引! Eye relief 和 field of view都不錯. 不過買之前要試一試光軸, 因為大陸的QC始終唔係咁好. 免得你如有問題又要再走一次. 代理也會樂於俾你試.

早前也試過日昇的15x70, 質素十分不錯, eye relief夠長, apparent FOV也闊, 不過重量較重(我試過其他的15x70, 日昇的15x70已經是比較輕的一支)及放大倍數較高, 手持會較容易累, 最好把它安到腳架上作觀測. 以價論貨, 可謂超值.

在考慮買什麼鏡前, 我會先考慮mount, 因我覺得台架是foundation, investment也要跟重要性配合.

頭像
layanata
夸克星
文章: 3628
註冊時間: 週日 29 6月, 2003 20:02
來自: nata星
聯繫:

文章 layanata » 週六 12 7月, 2003 17:38

我想問點解 Celestron 的 10X50 視場有7度 , 反而10X60視場得6度 ?
視場係由什麼決定呢 ?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文章 Subaru » 週六 12 7月, 2003 17:59

layanata 寫:我想問點解 Celestron 的 10X50 視場有7度 , 反而10X60視場得6度 ?
視場係由什麼決定呢 ?
Real Field of View = Apparant Field of View / Magnification

Apparant FOV越大, 你會見到從望遠鏡目鏡看出去個圓形框框越大. 假設Apparant FOV不變, 如果你放高些倍率, Real Field of View會細了, 例如一支鏡放50倍可以睇曬成個月面, 放100倍就只能夠見到部份月面.

Apparant FOV主要取決於目鏡的設計, 一般Or目鏡有45-50度Apparant FOV, 而一些比較貴的闊角目鏡可以有成60-80度Apparant FOV. 為什麼很難去做一些超闊角目鏡呢? 因為Apparant FOV越大, off-axis的像差會越大, 目鏡的設計要複雜一點才可以handle到, 所以Apparant FOV是有practical limitations.

10x50的視場可以做到比10x60闊, 是因為10x50的objective lens的焦比較低, objective lens的光束比較易於應付, 所以視場可以做得闊一點, 像差還可以被接受.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台架

文章 Subaru » 週六 12 7月, 2003 18:06

基本上望遠鏡台架的design只有兩種:

1. 水平式台架
2. 赤道儀

一台合適天文望遠鏡用的台架應該是鬆曬所有lock都是 in equilibrium position, 所以一台普通相機三腳架用來做天文望遠鏡台架會不什方便, 因為天文望遠鏡基本上大部份時間都是指向天, 而也由於地球自轉關係, 用普通三腳架是比較難去追蹤星體及觀測.

我覺得最好的水平式台架設計是杜蘇氏式, 因為它可以做到鏡筒的 center of gravity lay on both rotational axis, 所以不需要任何counterweight也是balance. Setup 也非常之簡單, 不像赤道儀那樣要組合較多的零件, 對極及校平衡, 所以它非常適合一些 casual observing 的場合.

不過, 大部份的天文發燒友都會考慮擁有一台赤道儀, 因為赤道儀的設計可以抵消地球的自轉, 方便觀測及作長時間曝光.

選擇一台合適的赤道儀, 基本上是一個頗傷腦筋的問題. 因為:
1. 赤道儀比較難去自製, 製造一台赤道儀是需要很高的金工技術及機器.
2. 一台高質素的赤道儀所費不菲.
3. 赤道儀是整套觀測器材的foundation, 你可以有不同的鏡裝在這個赤道儀上. 相反, 很少人會買數個mount去配一支鏡.

所以它是你的一個long term investment, 假如選擇錯誤, 不單浪費金錢, 浪費香港吋金呎土的地方, 要找到合適的買家resell也不易. 所以我建議大家如不是太急, 可以儲多些少彈藥, 選擇一個質素高些的赤道儀. 一個好的mount, 用上十年八載不足為其! 你也不需要為upgrade而浪費了買上一個mount的金錢.

就香港的情況, 我覺得一台約 1 吋 shaft 及 144 齒級數的赤道儀比較可行, 因為那些中型赤道儀始終比較難攜帶, 而 1 吋 shaft 的 loading 也可負載約一支 4 吋折射, 或 6 吋中焦牛頓, 或 8 吋 折反射鏡, 所以我覺得這個 size 比較 flexible, 較適合我們的環境.

除了大小之外, 我覺得有以下 feature 會比較方便:
1. 內置極軸望遠鏡, 方便對pole. 因香港好天的日子不多, 有極軸望遠鏡幫助對pole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去做更多觀測及拍攝.
2. 赤經軸可以安裝摩打, 方便高倍觀測及作長時間曝光.

其他的 features 可以係 optional, 就手頭上的彈藥適除專便. 有無GOTO function 就要看你的需要.

我比較喜歡日本廠製造的赤道儀, 因為設計比較骨指及 user friendly, QC 方面也不用擔心.

我試過一些外國廠在寶島製造的赤道儀, 從相片看還可, 親身睇過就.....

腳架方面, 柱式係我理想的選擇, 但它很重; 木製腳架比鋁腳的damping好, 但較鋁重. 就可攜性這個大前題下, 我還是選用鋁腳.

頭像
layanata
夸克星
文章: 3628
註冊時間: 週日 29 6月, 2003 20:02
來自: nata星
聯繫:

文章 layanata » 週六 12 7月, 2003 18:22

見好多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都選用杜蘇氏式,照你咁講,咪較難用於天文攝影?仲有於調較角度時,會唔會較困難?例如有 d 十多寸嘅自製反射鏡(杜蘇氏式),佢地係 手動 定 電動 調較角度呢?

頭像
Wah!
夸克星
文章: 9073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01:19
聯繫:

文章 Wah! » 週六 12 7月, 2003 21:43

調校角度??
杜蘇用手點調都得,好方便架喎!只係天頂的星比較難對到.

攝影方面,中低倍的月光太陽唔係問題呀.用toucam低倍影木星,土星,火星,金星,都見到表面d野或者相位o既......
p.s.雖然我最近個5cm火星唔係用杜蘇mount,係只係用相機腳架,但原理同杜蘇差不多,同樣無得追星.杜蘇mount九成係用5cm十幾倍以上集光力的望遠鏡,一定可以更高倍拍攝呢!

頭像
alyf
主序星
文章: 174
註冊時間: 週日 29 6月, 2003 21:58

文章 alyf » 週日 13 7月, 2003 03:28

layanata 寫:見好多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都選用杜蘇氏式,照你咁講,咪較難用於天文攝影?仲有於調較角度時,會唔會較困難?例如有 d 十多寸嘅自製反射鏡(杜蘇氏式),佢地係 手動 定 電動 調較角度呢?
for guiding, u can buy an equatorial platform especially for Dob! but as i know those platform are amounted in 5 digit HKD! maybe u can custom make one for urself like the barndoor mount by using two pieces of broken wood. :wink: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折反射鏡

文章 Subaru » 週一 14 7月, 2003 23:31

世上沒有完美的鏡, 只有依照你的需要及手頭上的彈藥去揀.

每一種鏡都有它的利與弊. 通常專門設計給拍攝用的鏡當目視用, 就不是在它的optimal correction. 天文望遠鏡通常是設計到在optical axis上有最optimized的矯正, 而拍攝用的鏡頭就要做到在一個平面範圍內有compromised的矯正. 所以一般來講用專門設計給拍攝用的鏡頭或望遠鏡看高倍係唔會夠一支同級數的目視鏡靚.

今天談談相信是現時最多人選用, 但又是最多妥協的Schmidt Cassegrain折反射鏡.

其實Schmidt Cassegrain telescope和Schmidt camera是兩樣不同的東西, Schmidt camera的corrector lens是放在離主鏡2f的位置, 再利用球面主鏡方可解決到彗形像差及像散問題. 而市面一般的SCT是把corrector放在f的位置. 所以大家係唔可以期望SCT會出到像Schmidt camera成個image area都清晰的影像質素.

我自己也可算是一個死硬派, 一直都覺得SCT硬係有些不是或非理想的optical correction. 很久前也聽過SCT因為種種因素而導致影像質素差的問題, 當然我都聽人講過C8比3吋折射差的經驗. 但這只會發生在光軸不正的8吋SCT身上.

我自己買C8前都有很多這樣的疑慮, 特別係以下幾點:
1. 副鏡的遮蔽率大, 影響diffraction pattern及反差.
2. 卡式鏡對鏡面精度的要求很高, 怕買回來的鏡不能達到Rayleigh criteria.
3. 主鏡和副鏡的距離是會隨著焦點位而改變, 球面像差就很難得到完全矯正.

對於第一點, 我的practical理想係副鏡最好是主鏡的五份之一, 最大唔好多過四份之一. 如果要做到這一點基本上係要一支長焦牛頓鏡. 我覺得要支六吋或以上的鏡來做一般行星及星雲星團(分解到球狀星團)的觀測才會有較理想效果. 六吋折射因為價錢問題, 可以話想都唔洗想. 而且六吋點正都只不過是一支六吋鏡, 離不開物理定律的很制. 八吋牛頓就要有固定地方及EM-200級數的赤道儀才用得比較暢快. 餘下就看看C8, 基本上我只能在市場上找到呢一支以這個體積, 重量及價錢都比較理想的八吋鏡, 就睇下它掂唔掂.

比較過C8同M8的副鏡大細, 決定買C8. 買回來用過之後, 那些疑慮都一掃而空. 我唔係話它可以靚過同口徑的APO, 但我覺得以這個輕便的重量及size有這樣的效果可以話完全可以接受. 之前我都懷疑放高倍影像會唔會散曬, 我用Or6睇月光及土星這些高反差的天體都無問題.

但可以告訴你有以下這些compromise:
1. 較低反差的天體如木星就比唔上八吋長焦牛頓.
2. 星像看起來會較折射鏡大粒, 因為大副鏡把光spread到1st & 2nd diffraction ring上面.
3. 八吋鏡受大氣穩定度的影響都幾大, 不像小口徑折射那樣很容易展示到textbook的diffraction pattern. 我發覺以香港的大氣穩定度不是時常可以用盡八吋應有的分辨能力.

但用它的八吋集光力睇深空天體又真係唔錯. 始終DSO是講求集光力的東西. 用它可以睇到:
1. 輕易分解到大的球狀星團.
2. 七姊妹的雲氣及M1的形狀
3. 比較光亮星系的features, 如M81及M51的旋臂, M82的不規則形狀等.

當然M57及M27的形狀也可輕易睇到. M42這些很光的就不用多提. 以上都是用C8在香港西貢睇到的情況.

剛剛拿過六吋f/4自製牛頓的鏡筒比較重量, 發覺它應該比C8還重. 睇來除了一些超大視面積的疏散星團外, 用C8還是會好些.

總括來說, 都幾滿意它的整體表現.

CK
紅巨星
文章: 467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4:22

文章 CK » 週二 15 7月, 2003 01:49

Wong Sir

Sabaru 用論鏡為主題發表的一系烈文章,資料詳細,評論中肯,可讀性什高,為香港近年少見的佳作,希望能得Sabaru 兄授權,永久保存於迷宮及黃隆網站專欄內。

ck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文章 Subaru » 週二 15 7月, 2003 23:40

CK 寫:Wong Sir

Sabaru 用論鏡為主題發表的一系烈文章,資料詳細,評論中肯,可讀性什高,為香港近年少見的佳作,希望能得Sabaru 兄授權,永久保存於迷宮及黃隆網站專欄內。

ck
榮幸之至.

其實我之所以發表自己對器材的睇法, 是基於買鏡前首先要對望遠鏡的性能有了基本認識, 才去購買, 以免浪費金錢.

我覺得望遠鏡的性能是取決於以下因素:
1. 設計
2. 材料
3. 製作水平
4. 調校

我覺得有太多討論把貴價器材神化了, 或只圍繞著廠方所標榜的規格, 而忽略了整體的因素. 其實如果一支望遠鏡設計得宜, 只要用適當的材料及QC達到認可的標準, 用來做一般觀測彧拍攝都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假如太過著重於器材, 有時只會變成為收藏家, instead of 人用鏡.

所以我一直都提倡磨鏡及用自製儀器, 學習原理, 進行實踐, 來打好基礎, 日後有機會買及用貴野的時候會更加懂得選擇及利用.

頭像
Wah!
夸克星
文章: 9073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01:19
聯繫:

文章 Wah! » 週二 15 7月, 2003 23:48

Subaru 寫:所以我一直都提倡磨鏡及用自製儀器, 學習原理, 進行實踐, 來打好基礎, 日後有機會買及用貴野的時候會更加懂得選擇及利用.
呢句話一定為唔少磨鏡班同學打左支強心針!!!

頭像
Wongsir
壇主
文章: 3991
註冊時間: 週六 28 6月, 2003 12:03
聯繫:

文章 Wongsir » 週三 16 7月, 2003 00:09

Subaru 寫:
CK 寫:Wong Sir

Sabaru 用論鏡為主題發表的一系烈文章,資料詳細,評論中肯,可讀性什高,為香港近年少見的佳作,希望能得Sabaru 兄授權,永久保存於迷宮及黃隆網站專欄內。

ck
榮幸之至.

其實我之所以發表自己對器材的睇法, 是基於買鏡前首先要對望遠鏡的性能有了基本認識, 才去購買, 以免浪費金錢.

我覺得望遠鏡的性能是取決於以下因素:
1. 設計
2. 材料
3. 製作水平
4. 調校

我覺得有太多討論把貴價器材神化了, 或只圍繞著廠方所標榜的規格, 而忽略了整體的因素. 其實如果一支望遠鏡設計得宜, 只要用適當的材料及QC達到認可的標準, 用來做一般觀測彧拍攝都可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假如太過著重於器材, 有時只會變成為收藏家, instead of 人用鏡.

所以我一直都提倡磨鏡及用自製儀器, 學習原理, 進行實踐, 來打好基礎, 日後有機會買及用貴野的時候會更加懂得選擇及利用.
Thanks so much, Subaru.
It's my pleasure to have your articles added in my website.

Wongsir
16-7-2003
: :lol: :D :P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你們的自製鏡都做得到!

文章 Subaru » 週三 16 7月, 2003 00:20

Wah! 寫:
Subaru 寫:所以我一直都提倡磨鏡及用自製儀器, 學習原理, 進行實踐, 來打好基礎, 日後有機會買及用貴野的時候會更加懂得選擇及利用.
呢句話一定為唔少磨鏡班同學打左支強心針!!!
等我再為磨鏡班同學打打氣, 加油啊! 你們的自製鏡都可以影到.

獵戶座大星雲M42. 用六吋f/4自製牛頓式反射鏡直接焦點拍攝, 三千二百度負片, 手動修正摩打追蹤, 曝光十五分鐘.
附加檔案
M42 for ATM.jpg
M42 for ATM.jpg (91.89 KiB) 已瀏覽 62934 次

頭像
daniel cck
夸克星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週二 15 7月, 2003 05:06
來自: HK
聯繫:

文章 daniel cck » 週三 16 7月, 2003 05:15

加油

頭像
Subaru
夸克星
文章: 6693
註冊時間: 週三 02 7月, 2003 19:27

窮人利器牛頓鏡!

文章 Subaru » 週三 16 7月, 2003 20:50

自製牛頓式反射鏡可以話係"窮人的利器", 它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做到強大的集光力及不錯的解像能力. 但造牛頓式也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今天就談談自製牛頓鏡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

1. 固定主鏡: 好的主鏡座, 既要不能令鏡變形, 又要固定到主鏡, 這點對於用直接焦點來影星雲星團由其重要, 因為假如主鏡有移位, 長時間曝光就很難得到點狀的星像; 鏡夾也要造到盡量細小去減低繞射, 鏡夾要沒有壓力壓到鏡面上, 只是管住塊鏡等佢唔好掉出來, 如果是用來做長時間曝光拍攝, 我會用三口螺絲頂住主鏡的邊來固定它(請看附圖). 不過不可以有太大的壓力, 大家也可用尼龍螺絲, 減少壓力對主鏡變形的影響. 如果用來做行星鏡, 就最好唔好用螺絲頂住塊鏡, 以免因主鏡變形而影響了高倍影像的質素. 大的主鏡如12吋更要用浮動式鏡座去減少因受力不平均而形成的變形.

2. 鏡筒尾的漏光: 通常自製的主鏡座都是開放式的, 光線會從筒尾漏入到視埸內, 減低了影像的反差. 我會利用一個黑布袋套在鏡筒尾, 影像的反差會即時得到改善, 用來作長時間曝光影deep sky一定要make sure無光漏入視埸內, 由其是在香港這個必定有燈光的地方.

3. 鋁面的氧化: 由於在香港很難找到電鍍公司可以鍍一層Silicon Oxide保護膜去保護鋁面, 所以我以前的主鏡都只可以單單鍍一層鋁. 鋁面很易受氧化, 鍍完三四個月後就會開始矇, 反射能力及反差都達唔到要求, 所以我每次認真去拍攝星雲星團之前都會把鏡面清洗及重新鍍鋁, 免得浪費了那些長時間的曝光. 另外, 由於鋁面的反射大約只有90%, 為了make sure得到更高反差, 我會把主鏡底用320號沙整到磨沙面, 去盡量減少光穿過鋁面從鏡的底面反射再穿過鋁面入到視場, 雖然照計條數只有很少的光會這樣, 但整就整到底, 主鏡底面磨沙看來也會美觀些. 最近有同好把鏡寄給智通試鍍, 有SiO保護膜, 聽說效果不錯, 相信可以解決到自製鏡鋁面氧化的問題了.

現附上一張用自製六吋f/4牛頓式反射鏡曝光15分鐘拍攝的昴星團.
附加檔案
M45.jpg
M45.jpg (143.02 KiB) 已瀏覽 62952 次
Mirrorcell.jpg
Mirrorcell.jpg (41.95 KiB) 已瀏覽 62959 次

主題已鎖定

回到「廠製儀器 Factory Equipment」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